News
新闻资讯
时间 : 2022-09-02 作者 :
近日,由美孚、长城、嘉实多等国内外能源巨头带头,雪佛龙、马石油、摩特等各大润滑油品牌品牌跟进纷纷发布涨价函,开启新一轮涨价潮。
其中美孚的涨幅最高、达到15%。这不仅是这一轮涨价潮的最高涨幅,也是美孚今年以来经历的最大涨幅。
就在7月,美孚刚刚宣布了一轮涨价消息,涨幅未超过10%。
以往,像美嘉壳这样的一线国际品牌,涨价频次不会这么高,但今年明显是个例外。对此有同行表示:“能源这么巨头涨价,小品牌不涨都不行”;“老大都涨了、老二老三们还会远吗?”
接到各厂家的涨价函后,有机油经销商几乎立马发了朋友圈和抖音:“道达尔也有可能随时发涨价函,现在市场很淡,价格很敏感”;“日子已经那么难过,大佬又起了头,这一波预计要很久了。”
一沈阳经销商收到涨价函后,立马跟随厂家节奏,告知客户“9月1号涨价”。
9月,二十多家机油、轮胎品牌集体涨价,
国内国外一起涨
结合官方渠道、朋友圈以及抖音等多方信息,汽车服务世界统计后发现:这次又有十几个润滑油品牌宣布涨价,涨幅最高的是美孚15%,最低是嘉实多的3%。
8月24日,中石化合成油脂分公司、华北、西北分公司先后宣布:不得不于8月31日再次涨价,长城润滑油涨价幅度5-8%;
8月24日,山东海炼新能源有限公司(旗下品牌:卓普、昆仑、海悍、海泰、卓晋)宣布:将于8月29日对旗下润滑油产品再次上调价格,具体价格咨询区域经理;
8月23日,中石化华中分公司宣布:于8月31日再次上调工业油、车用油商品销售价格,调价幅度5-8%,具体咨询属地销售代表;
8月17日,美孚宣布:自9月1日起,对美孚润滑油及润滑脂产品线进行价格调整,预计平均涨幅15%,具体调整细节另行通知;
8月10日,摩特宣布:自8月21日起,对润滑油产品进行第二阶段价格调整,其第一阶段的价格调整于7月21日结束;
8月,嘉实多宣布:计划于9月1日起上调润滑油产品价格,幅度预计3-6%之间;
7月29日,雪佛龙宣布:自8月15日起对雪佛龙品牌全线产品进行价格统一调整;
6月16日,马石油宣布:自7月11日起,调整马石油润滑油产品价格,幅度预估5-8%;
……
而这距离上一轮涨价潮结束,不过才1个多月。
相比较前几次,这一轮的声响似乎更大了。原因之一在于:无论发通知函的时间、还是正式涨价的时间,都更为集中。
例如美孚和嘉实多,作为“三巨头”中的两位,发涨价函的时间差不多,涨价时间还都是9月1日;而长城润滑油更是不甘落后,虽然发布晚了点,但几家原材料公司和经销公司涨价时间都是8月31日,比美孚、嘉实多提前了1天。
与前几轮类似,机油一旦集中涨,轮胎大规模涨价也来了。
最近几天,包含米其林、玛吉斯、昆仑等轮胎品牌均发布了“9月涨价通知书”;还有倍耐力、固特异、邓禄普、马牌等一些轮胎品牌虽没发涨价通知,但开始收紧月度促销、返利政策、上调开票价格等,等于是变相涨价。
就在8月19日,米其林宣布:自9月1日起,对米其林品牌乘用车冬季轮胎涨价7%。而米其林的上一次涨价时间也是6月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轮涨价不仅是国内,国外也没能幸免。早在8月3日,外媒报道普利司通美国宣布“将于9月1日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凡士通的部分轮胎价格提高10%”。
8-9月机油、轮胎涨价信息汇总
从年初涨到现在
难道说,继今年1-2月、3-4月、6月-7月之后,行业的第4轮大规模机油轮胎涨价潮又要来了?
目前来看的确是这样。自2022年开始,机油、轮胎涨价潮就没停过,已经成为今年的热门常态之一。
1月刚开始,就有几十家机油、轮胎企业宣布涨价。一线国际大牌直接涨20%,自主影响力品牌则选择“分次、小幅”上涨;
3月底4月初,又是一波涨。全国各地经销商伙伴的手上、几十家品牌的涨价函纷沓而至,涨幅又是5-20%不等;
6月中旬起,行业爆发第三轮涨价潮。包含壳牌、美孚、雪佛龙、统一、长城等十几家机油企业发布涨价通告。
一年涨几次,间隔个把月后又继续涨,每一轮的涨价均会引发行业热议。
因为汽车配件的行业特质就是:只要一家涨了价,短时间内就会“全国一盘棋”。
对于这种涨法,机油厂家其实也难受了许久。
把时间线拉长来看,国内润滑油价格高位运行的状态从去年就已经开始了,持续到今年,涨价现象不仅没有减缓反而更是严重。
而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其实都很难做,因为这种压力依旧无法更有效地传导到修理厂端,都被厂家和经销商内化了。
但现在的状态是,厂家和经销商可内化的空间越来越小,几近临界线。
山东一机油厂家在发给经销商的涨价通知中无奈解释:“润滑油成本大幅上调的情况,近期不会得到改善。这些成本包括包材、基础油、添加剂等…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优化内部运营及吸收部分成本。”
而这也是这一轮涨价最不同的地方。
以往,厂家发的涨价通知,结构多为“涨价原因、涨价幅度、继续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”;但这次,很多厂家都在里面有类似话术。
美孚强调“我们努力应对这些变化,承担了极大的成本压力,并对部分成本进行了内部吸收”;长城也在通知书中表示已经“通过优化优化运营提高效能”。
延续到年底,
将如何影响行业?
在之前的文章中,汽车服务世界已经提到:涨价潮很可能延续到今年年底,这一轮的涨价潮也再度验证了这个观点。
往年,厂家主要涨价分为两种原因:一种是主动涨价,通过价格调整的形式在营销层面做文章;另外一种是被动涨价,主要就是成本上升。
但今年如此高频、高幅度的涨价姿态,“被动”的成分明显更多。
数据显示,这两年国内基础油价格呈阶梯上涨的趋势。今年以来润滑油基础油的价格累计上涨了约2.5-3.0元/升;一些核心添加剂的价格甚至涨了10倍不止。
原材料的价格上涨,是这一轮也是今年几乎所有轮机油厂家频频涨价的最主要原因。
而这背后则是“化工原料供应紧张、基础油价格居高不下、添加剂价格持续上涨”导致润滑油产品成本不断攀升。
不过这次,有人疑惑:最近原油和轻油价格一直掉价,就连汽油价格都降了,为什么润滑油还在疯狂上涨?
原因有三点。
首先,行业的基础油价格仍是高水平波动状态、并未大幅回跌,部分产品甚至还在涨。
由于疫情影响,现在全球范围内的炼油厂生产经营节奏都受到严重影响,停产甚至关闭更不在少数,这导致基础油从供应端就处于紧缺状态,“供不应求”自然价格就涨了,而这种状态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什么变化。
此外,国内很多地区的炼厂的生产经营也处于非正常状态。6月开始,新疆、东北等地的大型炼厂进入检修时节,期间也是停工停产;进入8月,国内多地出现持续性的极端高温天气,不少地区都发布了限电政策、或其他限制生产的通知,这对于一些炼厂的产能影响颇大。
其次,添加剂的价格也在全面上涨。
开篇已经说过,美孚等一线或者其他高端品牌,一般不会高频涨价,但今年却连涨几次,极可能有“添加剂”成本不断上涨的缘故。
据有关人士称:国际添加剂公司上半年对中国市场开展了两轮涨价,市场涨幅15%-20%;到了下半年,受生产成本、原料供应及全球供需关系的影响,添加剂的价格再次出现攀升,对润滑油成本影响较大。
第三、基础油供应端不足,但需求端却是不合常态的“供不应求”。
有行业人士分析,受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,欧亚之间基础油存在较大价差,部分基础油差价达到5000-6000元/吨。欧美至亚洲的套利窗口、推动了亚洲资源继续流向欧美市场,导致亚洲地区的基础油市场资源供不应求。
当然,还有一些其他原因。比如受疫情、国际形势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,相关仓储、物流运输成本持续上涨(物流包括各省市间的物流、以及国内外的海运物流)。据说到现在,有些地方的运输成本都是翻倍的。
综上所述,不管这轮涨多久,2022年润滑油价格下调的可能性基本为0。
如果润滑油价格还继续这样上涨,将如何影响行业?
过往经验证明:润滑油涨价潮,除了会在“批货”的时候被经销商伙伴像吐苦水一般告知给修理厂外,很难以价格压力的形式传导下去,其他形式的压力分摊给维修终端的情况目前也没太看见。
生产端和经销端的担子是最重的。
过往文章中,汽车服务世界明确提到:如果真如行业预测的那样,涨价潮持续到年底,那么对于品牌和体量较小的厂家,以及备货不充分的渠道商来说,可能是最难的。
这次很多人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。
不断有同行感慨:“行情大洗牌,小品牌日子不多了”;
亦有悲观人士认为,行情本就是一地鸡毛,能卖得动就不错了,库存过多反而压力更大;
还有人说:“身边每年都有经销伙伴退出”;
……
长远来看,涨价潮会让润滑油生产端以及经销端“强者愈强、弱者淘汰”的洗牌速度加快。
因此,无论润滑油经销商还是修理厂,还是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,理性经营、合理控制库存,顺利度过寒冬。
走出误区,排解疑难,您身边的润滑油应用专家----十堰元素润滑油,欢迎来电垂询0719-8306822。